宝盖镇村级篮球联赛火热开赛,探寻蔡世钢的篮球之路与玉浦村的篮球文化

  • 时间:2024年08月26日 21:28|
  • 来源:咏靖直播

蔡世刚是福建省石狮市宝盖镇鱼浦村的篮球运动员之一,他一直被村民们称为“牛刚”。今年42岁的他,不仅是商界的农民企业家,业务遍及国内和国外,更是篮球场上的“明星球员”。他出色的外线投射能力和进攻组织能力,让他成为泉州市篮球界炙手可热的人物。他经常调动、团结石狮市队、宝盖镇队、鱼浦村队和各企业队,在侨乡赛场上竞技,展现友谊,展现和谐美丽乡村的风采和活力。

什么样的成长环境,能培养出一位事业有成、热爱运动的“牛刚”?篮球运动为何在当地拥有如此深厚的群众基础?近日,记者来到蔡世刚的家乡玉铺村,寻找答案。

篮球文化在侨乡兴起

追溯篮球如何在玉铺村扎根,蔡世刚的父亲蔡当仔最有发言权。今年70岁的他精力充沛、嗓音洪亮,身高1.8米,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他年轻时一定是一名篮球运动员。

“我喜欢看篮球,但我不能打篮球,因为我小时候在东南亚做生意,没有机会打篮球。”蔡当仔说。

石狮所在的泉州是著名侨乡,也是民营经济十分活跃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初,蔡当仔回国发展,发现家乡的服装产业和服饰配件、五金生意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于是他再次加入创业浪潮,成为首批农民创业者之一。

据蔡当仔介绍,石狮篮球运动历史悠久,第一支篮球队成立于1930年,由旅菲爱国华侨黄年达创办。上世纪50年代,鱼铺村有一位身高近两米、不穿鞋打篮球的“赤脚大仙”蔡先益,代表福建参加全运会,引得不少村民“仰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玉浦村涌现出一批热心为家乡教育、文体事业贡献力量的民营企业家、华侨、台商等。《玉浦村捐赠清单》详细记录了当地群众如何通过购置器材、修建体育场馆等回馈家乡。人多力量大,公益善举促进了当地乡村文明,推动篮球运动成为玉浦村最受欢迎的全民健身运动。

1995年,刚上初二的蔡世刚已长到1.8米的个子,课余时间,他经常约上一帮小伙伴到村里的球场打篮球。全市中学运动会即将举行,由于经费问题,蔡世刚所在的中学没有报名参加比赛。看到儿子失望而归,蔡当仔不忍,决定用自己的钱临时组建宝盖县第一支乡镇中学篮球队。“我开着一辆皮卡车,前面坐四个学生,后面坐八个学生,开车到城里参加比赛。”蔡当仔笑着回忆道。

令人意外的是,这支临时组建的“野”队竟然夺得了冠军,为学校争得了荣耀,这不仅让这支来自乡镇的篮球队名声大噪,也悄然改变了篮球少年们的命运。

进入新世纪后,借助宝盖镇服饰配件产业集群的形成,蔡世刚在宝盖镇后沿村创办了服饰配件五金公司,白天忙于事业,晚上活跃在篮球场上,还不时给镇、村篮球队提供资金、服装赞助,为篮球队的正常运转提供了不少便利。

篮球和民间传说是兼容的

8月7日晚,在与玉浦村相邻的苏厝村灯火通明的体育场,为期10天的“文明杯”乡村篮球联赛拉开帷幕,共有19支篮球队参赛。体育场四周摆放着色彩斑斓的凳子,附近的居民楼也挤满了来自各个村子的观众,他们带着家人前来观赛。热烈的气氛、人头攒动,都与苏厝村正在举办的民间传统节日“普渡”有关。

农历七月,在闽南地区被称为“普渡月”,周边村落按照十二生肖的顺序轮流举办相关民俗活动,今年恰好轮到苏厝村。每12年轮换一次的普渡习俗,让村民们喜忧参半。喜的是,可以借此传承传统,维系家乡纽带;忧的是泉州篮球嘉年华球员,普渡期间要大办宴席,还有铺张浪费等陋习,无异于一种负担。

喜与悲如何平衡?2007年,宝盖镇人民政府看到篮球赛的喜庆性、现场感染力强、凝聚乡情、增进友谊的社会功能、老少咸宜的观看热情、以及能弥合村民观念鸿沟的作用,在政府的推动下,推出了“普渡+乡村篮球联赛”的新模式。

近年来,篮球赛成为将风俗习惯的转变融入村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助推器;民众对普渡活动的重视,也保证了一年一度的村级篮球赛的普及。“如今,没有篮球赛的普渡是不完整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篮球盛宴’。这也是一种聚会,但篮球赛不仅更健康、更文明,还能增进村里的团结与和谐。”宝盖镇副镇长王安庆说。

篮球运动成为一种新的民俗,也带动了一批人的观念的转变,更多人认识到举办盛大的庆典活动毫无意义,参与文体活动、公益慈善更有价值。

鱼铺村灯光球场去年底改造投入使用,主席台上的石碑上镌刻着捐赠人的名字:“苏府黄丽琼、吴淑娥捐赠”。鱼铺村党支部书记蔡水泉介绍,20年前,吴淑娥过70岁生日时,想到村民打篮球的需求,主动捐款70万元为村里修建篮球场。这两年筹划重建时,他们家又捐款20万元。如今,老人捐建的篮球场成了鱼铺村乡情的纽带和“新地标”。每当华灯初上的夜晚,村民们纷纷前来,在同场竞技的球场上书写新的乡村叙事。

奖项背后的非凡故事

球队夺得石狮市运动会五连冠、石狮市第九届运动会男子篮球赛(成人组)冠军、泉州篮球嘉年华乡镇运动会前三名、第八届全国小城镇男子篮球赛夺冠……这支由蔡世刚带领的“老”球队,怀揣着为家乡争光的信念,在石狮乃至泉州声名鹊起。这些奖项背后,又有着怎样不平凡的故事?

“关键是补充新鲜血液,我每年都会看村里的联赛,选拔优秀的球员加入镇队,镇队里状态不好的泉州篮球嘉年华球员,会适时淘汰替换,这样既保证了镇队的战斗力,也对热爱打球的村队球员起到了激励作用。”蔡世刚说。

前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宝盖镇村级联赛一度停摆,球队后备力量比以前略显薄弱。面对困难,蔡世刚却更加乐观。“困难只是暂时的,所以今年我会特别关注苏厝村级联赛队员们的表现,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儿。”

能者上,庸者下,实力说话,公平公开的竞争方式、成熟的选拔机制,让宝盖镇队稳坐“无敌大将”的位置。

蔡世刚的好搭档、同样来自玉浦村的33岁蔡文勇,2007年在首届乡村篮球联赛中一举成名,随后入选宝盖镇队。两人从小就一起打篮球,因此两人很快形成了完美的默契,都擅长在三分线外轻松击败对手,因此也被球迷称为“玉浦双枪”。

2016年,为加强族人之间的联系,蔡世刚、蔡文勇率领家乡球队来到晋江参加首届“科蔡宗亲杯”篮球联赛,球队前三节始终处于劣势,直到最后一节泉州篮球嘉年华球员,“玉浦双枪”力挽狂澜,连续投中三分球,共砍下78分,帮助家乡球队完成逆转,锁定胜局。

篮球让年龄相差9岁的“玉浦双胞胎”成为了结拜兄弟,无论身在何处,一场比赛、一个电话,总能把他们召回家。

目前,国美篮球赛东南赛区的争夺战即将打响。蔡世刚得知消息后,立即联系了在菲律宾做生意的蔡文勇。“他一定会回来,为家乡和球队的荣誉而战。”蔡世刚满怀期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