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排名涵盖了104个高等教育系统的1,500所大学nba得分榜最新排名2024年,基于对超过1750万篇学术论文以及来自超过24万名学者和雇主的专业意见的分析。麻省理工学院(MIT)连续12年位居榜首,剑桥大学仍排名全球第二,牛津大学较去年提升一位,排名全球第三。北京大学是唯一跻身世界大学前20名的中国(大陆)大学,位居世界第17位。
排名方法更新
今年,QS对其排名方法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改进,引入了三个新指标:可持续发展、就业成果和国际研究网络。此外,还重新调整了部分现有指标的权重,包括学术声誉指标、雇主声誉指标和师生比例指标。
QS高级副总裁表示:“QS世界大学排名20周年纪念版标志着自排名创建以来最重要的方法创新。通过与全球高等教育界的广泛交流,QS使其旗舰排名更加贴近Z世代在我们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备受关注的 QS 世界大学排名真正抓住了社会意识日益增强的学生群体的核心问题,我们的排名现在为大学评估和提高重要能力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发展。”
如需查看 QS 世界大学排名方法的完整版本,请点击:
中国(大陆)大学表现排名
世界上最多产的学术研究成果
根据QS人均论文引用指数,中国(大陆)大学研究影响力排名靠前
获得全球学术界越来越多的认可
许多排名居中的大学在本次排名中表现出色
COVID-19疫情后促进青年就业和经济复苏发展的努力
国际化指标,特别是国际师资、国际学生数量、国际学术合作等方面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最新可持续发展指标前200名中没有中国(大陆)大学。
中国(大陆)入榜大学数量位居全球第三,共有71所大学上榜,仅次于美国(199所)和英国(91所)。北京大学全球排名第17位,是亚洲排名第二的院校。清华大学在全球排名第25位,在亚洲排名第三。亚洲排名最好的大学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世界排名第8。
中国的顶尖大学近年来迅速崛起,但在后疫情时代发展放缓,主要是由于COVID-19大流行后全球流动限制导致国际学生和教师数量减少。今年6月,预计将有近1160万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但目前中国的就业竞争非常激烈。 QS的雇主声誉指标排名也反映了这一趋势。在上榜的 71 所大学中,有 46 所大学的雇主声誉排名出现下降。值得注意的是,雇主声誉指标现在尤为重要,总权重从10%上升至15%。这一调整反映了当今学生对大学就业结果的高度关注。
QS首席执行官强调了中国高等教育机构积极适应技术变革和人工智能时代的重要性。她说:“为了让毕业生为快速变化的就业市场做好准备,大学应该注重数字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适应能力,并将绿色技能和循环经济融入课程中。以满足学生之间有效协作的需求。”学术界、工业界和政府对于制定有影响力的教育计划、满足市场需求并为学生提供重要的新兴技能至关重要。”
“通过战略合作,中国可以成为数字经济的先驱,引领可持续经济增长并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从而巩固其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并过渡到更绿色的未来。 QS一直关注就业表现,并将其纳入QS世界大学排名。我们始终处于衡量这一指标的最前沿,使全球教育机构能够监测其对学生最关心的指标之一的影响。 。在庆祝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20周年之际,我们非常高兴向大家介绍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指标。我们诚挚邀请中国(大陆)各大学积极参与,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呈现出更加全面的排名。帮助高等教育机构了解如何整合资源、提高教育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全面蓝图。”
由于QS世界大学排名方法中师生比指标所占比例下降,中国(大陆)大学在本次排名中略有下降。师生比指标的变化反映了COVID-19危机开始后数字教育的快速发展。技术驱动的教学能力的扩展使得教学质量得以扩展。因此,为了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环境,该指标的权重由之前的20%提高。下降至10%。
QS学术声誉指数证实了全球学术界对中国(大陆)大学的认可nba得分榜最新排名2024年,该指数基于144,000名学者的意见。中国(大陆)有5所大学的学术声誉指标进入前100名,顶尖大学的排名也在不断提高。
中国(大陆)大学的学术声誉反映了其极具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这可以通过每位教师的引用次数来衡量。在这项衡量研究影响力的指标中,79%的中国(大陆)大学有所改善。
中国(大陆)虽然尚未进入世界大学研究影响力前十名,但进入世界前50名和前100名的大学数量最多,分别有13所和18所大学。而且这些大学的排名也在不断提升。在上榜15所及以上院校的高等教育体系中,中国(大陆)大学的进步最为显着。中国本身也是世界上学术研究最多产的国家。上海交通大学表现最为突出,人均论文被引指数排名全球第15位,2017年至2022年共发表学术论文180万篇,被引用180万次。其重要研究领域是医学,贡献了30%的研究成果。总学术产出。
QS 研究合作伙伴提供的数据显示:
中国(大陆)高校全球合作研究占全部研究产出的21%,与全球平均水平(20%)基本持平。
中国(大陆)高校发表的学术论文中,28%发表在最具影响力的10%学术期刊上,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5%)。
2017年至2022年,中国(大陆)大学发表学术论文450万篇nba得分榜最新排名2024年,引用次数5050万次。该书进一步巩固了中国作为世界最多产研究强国的地位。
然而,中国(大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却因国际化程度的不足而受到限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大陆)大学在全球排名中的持续进步。在评价跨境合作研究的指标国际研究网络中,仅有浙江大学跻身全球前300名,排名第174位。
这种情况还体现在中国(大陆)大学在吸引国际学生方面表现不佳。只有暨南大学一所大学跻身世界前300名。中国(大陆)大学在国际学生比例方面的平均得分最低(9.06分),该比例评估大学吸引国际学生的机会和预期的校园多样性。疫情对留学生流动的限制影响了中国(大陆)大学在该领域的表现。相反,在国际教职员工比例方面,中国(大陆)大学表现稍好,有三所大学跻身世界前200名。
QS排名经理QS博士表示:“中国(大陆)过去五年在研究方面的扩张证明了‘双一流大学’计划的成功,该计划于2016年启动,旨在将一流大学转变为‘双一流’大学。”到2050年全球排名。知名教育机构。在此期间,强劲的论文发表率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研究中心之一。中国(大陆)大学的发展不是近几年才开始的,而是过去几十年才开始的。从一开始就保持这种进步速度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虽然最近的研究产出在绝对值上有所下降,但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随着中国越来越擅长发表研究成果和发表论文,出版物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中国将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研究中心研究数量的增加并不能说明一切,中国(内地)大学的研究质量才是2022年至2023年中国(内地)大学排名表现提升的真正推动力。表明中国数十年来对学术研究的投资正在得到回报。”
*不包括突尼斯,只有一所大学上榜
全球世界大学排名
*如图所示,Post-n修正后的排名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位列全球第28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