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十六冠”英超切尔西与曼联交锋,2004-05赛季红魔难以逾越的坎
卡卡于2003年夏天来到米兰,虽然没能通过点球击败尤文夺得冠军,但也算是在米兰鼎盛时期加盟了。
在一众大佬的簇拥下,卡卡第一个赛季就获得了意甲最佳外援。
尽管中场竞争激烈,但卡卡很快融入并获得了主力位置,间接导致了前世界足球先生里瓦尔多的离开。
他身边有一群大佬在支持和支持年轻的卡卡:前面是寻找机会、喝血的舍瓦·因扎吉和克雷斯波,后面是巅峰期的迪达,前面是门将是卡福和内斯塔。斯塔姆和马尔蒂尼,还有加图索、皮尔洛和鲁伊科斯塔在中场控制和配合。年轻的卡卡就像一个富二代(他已经是富二代了,对吧?)。有好的资源。
当时的曼联,或者说英超,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实力更迭:随着阿森纳以不败的赛季夺冠,温格利用法国帮彻底征服了英超——凭借残暴的维埃拉和艺术才华横溢的球队。后防线上的亨利、皮雷和博格坎普英超切尔西与曼联交锋,曼联虽然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也可以认为他们已经失去了走下神坛后的勇气;穆里尼奥紧随其后。波尔图在乱世中夺得欧冠冠军,意气风发踏上英格兰。此时,英国记者几乎陷入了集体高潮,几乎每天都想挖掘有关“特别的”的新闻。如果说魔力鸟这十年来的战术打法和对结果的追求还有争议的话英超切尔西与曼联交锋,他是最擅长说话的。教练,我估计没人会反驳吧~加上阿布在拿下切尔西之后也持续投入。可以说,2004-05赛季是英超足球元年。
在此背景下,曼联本身也没有闲着。当时,曼联的股票正被格雷泽家族源源不断地从股市买入。许多球迷对“洋基队”抱有厌恶的态度,并不断在各种场合表达对收购的反对。铁杆粉丝。但这并没有阻止格雷泽在2005年夏天成功持有曼联大部分股份,随后退市,转为私人公司。
管理层不稳定,球员心浮。贝克汉姆与弗格森发生“飞靴丑闻”,离开皇马。曼联虽然阵容中有鲁尼、C罗和范尼,但基恩、吉格斯和斯科尔斯已经稍显老态,更令人担忧的是后防线。 。 。 (算了)总之,曼联还是不够强大,无法展现统治力。当时的红魔,在1999年随拜仁大逆转夺冠后,在多个赛季的16强中翻车。说他们是皇马之前的“第十六届欧冠”也不为过。
经历了2003-04赛季超级拉科鲁尼亚的大逆转之后,日渐成熟的卡卡和米兰在2004-05赛季欧冠四分之一决赛中与曼联相遇。加图索的横扫和斯塔姆的铁血给米兰略显松软的中场带来了更多的刚性。
这也算是青春风暴前的预演。两支球队都有新兴的巨星球员,但更多的时候,他们还是依靠老球员来压阵。对于米兰来说,卡卡在经历了新秀赛季的训练之后,已经扮演了主力角色。 ,他的速度和前锋得分能力对于米兰强调控制的中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曼联方面,鲁尼已经逐渐适应了9号半的踢球风格,而C罗则依然痴迷于边路突破,时不时与范尼发生冲突。后者抱怨前者没有把球传给他。 。 “区域之王”范尼的高得分率是建立在边路无私助攻的基础上的。
太极和嵩山的两场较量,米兰的后防线坚不可摧,主客场对阵曼联均保持不失球。前面他们依靠克雷斯波的两粒进球1-0获胜。虽然总比分是2-0,但当时两队的实力绝非只是这样的差距。
巴西年轻的卡卡逐渐与阿根廷人克雷斯波建立了默契,在曼联薄弱的防守(当时的福琼和西尔维斯特)面前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和速度优势。真正让曼联无奈的是,当范尼和鲁尼面对巅峰时期的内斯塔和斯塔姆时,没有人愿意再要求什么。
后记:关于2004-05赛季的这两场比赛,坦白说,我个人的记忆还是很普通的。那时的曼联给我的感觉和如今日渐衰落的米兰是一样的。场外的新闻价值远远大于场内表演的可见度。当时收购曼联,是今天利哥收购米兰的又一个翻版。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格雷泽对俱乐部的运营保持着不干涉的态度,并依靠三德的成功运营多年。而金钱和美元的持续投入不仅没有让曼联走向没落,反而成为了弗格森退役后曼联重返欧洲最高舞台的有力支撑。至于后续的打法和表现问题,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反观米兰,在经历了里亚索尔(拉科鲁尼亚主场)莫名其妙的失利之后,当时面对曼联,这两场比赛几乎是走形式,没有太多的挑战,没有惊喜,也没有失望。至于卡卡,他更像是一个在襁褓中成长的婴儿(个人观点),展现出非凡的天赋和对欧洲足球的适应能力,也给米兰在场上提供了很好的补充。大家都知道,如果继续这样踢下去,卡卡迟早会成名的(有点像今天的德布劳内)。